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山西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2.山西省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 "彭鹏,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光学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科技哲学,科技政策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老科学家学术成长采集工程等项目6项,参与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先后在Nature Physics,Phys. Rev. Lett.,《哲学分析》等期刊发表论文29篇,其中3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入选封面要目,2篇被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全文转载推送,2篇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Email:pengpeng@sxu.edu.cn" ]
收稿日期:2025-02-21,
修回日期:2025-03-05,
纸质出版日期:2025-03-25
移动端阅览
刘瑞祥,高策,彭鹏.中国古建筑雷击概率研究[J].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2025,4(1):42-51.
LIU Ruixiang,GAO Ce,PENG Peng.Study on lightning strike probability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China[J].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5,4(1):42-51.
刘瑞祥,高策,彭鹏.中国古建筑雷击概率研究[J].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2025,4(1):42-51. DOI: 10.12405/j.issn.2097-1486.2025.01.005.
LIU Ruixiang,GAO Ce,PENG Peng.Study on lightning strike probability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China[J].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5,4(1):42-51. DOI: 10.12405/j.issn.2097-1486.2025.01.005.
古建筑避雷问题是科技史和建筑史上的一项未解之谜,长期以来关于古建筑避雷问题的个案研究无法给出中国古建筑避雷效应的“整体性描述”。本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现存602座20 m以上高层古塔、大殿的高度、材料、朝代、功能类型、雷电活动区域、地形、地物、林木覆盖率与其雷击率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国古建筑整体上的避雷效应及避雷效应的保护策略。
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ancient buildings is an unsolved mystery in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and architecture. Case studies have long failed to provide an overall description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 of the 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This paper, using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ghtning strike rate of the 602 Chinese existing over twenty-meter-high ancient towers and halls, and their height, materials, dynasties, functional types, lightning activity areas, terrain, landforms, and forest coverage rates. It also explores the overall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 of the 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 and the protection strategie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s.
龙非了 . 我国古建筑的避雷措施 [J]. 建筑学报 , 1963 ( 01 ): 28 - 29 .
高策 , 丁士章 , 卢银吉 , 等 . 从山西省五台山古建筑看我国古代避雷措施(一):兼谈中国古代对雷电的认识 [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86 ( 04 ): 44 - 47 . DOI: 10.13451/j.cnki.shanxi.univ(nat.sci.).1986.04.008 http://dx.doi.org/10.13451/j.cnki.shanxi.univ(nat.sci.).1986.04.008 .
高策 . 中国古建筑避雷措施探讨 [J]. 大自然探索 , 1990 ( 01 ): 74 - 79 .
吴孟恒 , 付国振 , 郭砚茗 . 古建筑防雷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气象科技 , 2007 , 35 ( z1 ): 63 - 66 . DOI: 10.3969/j.issn.1671-6345.2007.z1.013 http://dx.doi.org/10.3969/j.issn.1671-6345.2007.z1.013 .
栗方忠 . 统计学原理 第3版 [M]. 沈阳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08 . 01 .
邵程远 . 建筑物雷击概率特性研究 [D]. 南京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011 .
王元红 . 解开布达拉宫的防雷之“谜” [N]. 中国气象报 , 2007-06-05 (003).
王贵祥 . 关于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复原的再研究 [J]. 建筑史 , 2013 ( 02 ): 25 - 51 .
刘敦桢 .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2版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84 .
薛玉宝 . 中国古建筑概论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5 .
GB 50057—2010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S]. 北京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2010 .
GB 50343—2012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S].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2 .
王时煦 , 马宏达 , 陈首燊 . 建筑物防雷设计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1980 .
高策 , 孟奋基 , 杨型健 . 自然消雷与五台山古建筑避雷 [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1992 ( 02 ): 9 - 13+62 .
0
浏览量
0
下载量
0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